我院马浩博士课题组针对传统中药方剂“固肠止泻丸”的药效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

发布者:gly001发布时间:2023-09-26浏览次数:350

传统中药复方成分复杂,其多组分、多靶点的特点为探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靶标带来较大挑战。固肠止泻丸是一经典的中药复方制剂,主要由干姜、元胡、木香、黄芩、乌梅肉、罂粟壳药物组成,具有散寒行气,涩肠止泻,温中止痛功效。该药在临床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(ulcerative colitisUC)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,但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。

本研究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及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,构建“药物-靶点-疾病”网络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固肠止泻丸发挥药效作用的3种重要活性成分为山奈酚、槲皮素与小檗碱,涉及13关键基因包括CXCL10CXCL2CXCL8ICAM1IL1BMMP1MMP3MMP9PLAUPPARGPTGS2SELESPP1。其中枢纽基因为 PTGS2IL1B CXCL8KEGG 通路分析结果显示,固肠止泻丸潜在的治疗靶点主要富集于TNF信号通道、NF-κB 信号通道、Toll-like 以及 NOD-like信号通路。接下来,利用肝郁脾虚证UC大鼠模型,对固肠止泻丸的分子靶标进一步验证,结果显示其能显著降低模型组结肠组织中炎性因子 COX2CXCL8IL1β水平,抑制 NF-κB p65的表达,减少抑制蛋白 IκBα降解,上调抗凋亡蛋白 Bcl-2 的表达,减少结肠细胞凋亡。该研究系统阐释了固肠止泻丸发挥药效的分子靶标及作用机制,相关成果发表于SCI期刊Combinatorial Chemistry &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

编辑人:戴涵

责编人:林盼

审核人:吴正平